映象网许昌讯(记者康世保 通讯员高培)禹州市农信联社始终坚守“立足三农、扶优三小”的市场定位,不断创新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打造全新信贷模式与队伍,用好四则运算,全面提升支农支小金融服务水平。
创新驱动,做好“加法”。成立东、南、西、北、中五大普惠小贷中心,将原有分散在各基层社的小额放款权限集中上收到小贷中心,实行集约经营、专营管理;突出了禹州市中药、档发、钧瓷、烟叶种植、三粉加工等地域特色,创新研发“好时贷、中时贷、新时贷”三大系列家乐贷、存易贷、商贷通、职贷通等20余款信贷产品,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开展“七走进”扫街活动,主动走进学校、厂矿、机关、商户、医院等单位,摒弃以往“等客上门”思想,提升金融服务的主动性。截至10月末,该市农信社累计外拓营销3380人次,发放小额贷款830笔金额8817.3万元。
简化流程,做好“减法”。针对支农类小额贷款“短、小、频、急”的特点,优化贷款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精简办贷手续,向客户承诺“当天受理,2日答复,手续齐全,3日办结”,提升工作质效;依托公司、个贷两大事业部,减少管理层级,实现区域精管,保障小额贷款投放;积极做好“金燕e贷”增户扩面工作,实现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线上发放,简化流程,全力提高信贷工作效率。截至10月末,已累计授信150户830.4万元,确保了客户在有资金需求时能及时获得信贷支持。
打造团队,做好“乘法”。加强信贷队伍建设,“加倍”提升信贷人员素质,通过实行客户经理持证上岗、竞争上岗等级管理等办法对信贷队伍进行结构调整,选拔业务精、能力强、敢担责、善管理的优秀青年人才,补充支农“新鲜血液”。辖内共计95名客户经理,平均年龄39.2岁,其中35岁以下32人,占比达33.7%。加大信贷知识学习培训力度,通过每周业务学习会、每周业务工作会、每季经营分析会、观摩学习、组织培训、信贷资料展评等形式,总结经验,查摆不足,提质增效,切实提升信贷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截至10月末,累计组织各类学习培训87次,有效提升了客户经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扶优汰劣,做好“除法”。实行贷款退出机制,进行动态管理,按照产业对客户进行分类,压缩大额贷款集中度,对符合国家政策且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新增授信和利率优惠,大力扶持其发展壮大;对于限制类行业、信用较差的客户,多措并举、因户施策、强力清收,将腾出的信贷资金用于支农助农,大力发展普惠小额贷款,贷款户均余额由2017年的190.06万元降低到107.02万元,不断去粗存精、降低风险,深化支农服务水平。
禹州市农信联社全面贯彻2月27日许昌市金融机构座谈会精神尤其是许昌市常务副市长赵文峰提出的“提高效率”的工作要求,闻令而动,主动作为,仅用两天时间就将500万元信贷资金发放到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禹州农信联社党委坚决贯彻落实禹州市委市政府、人民银行及银保监局各项决策部署,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号召党员“在疫情防控中主动担当走在前”。
2月10日,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禹州农信联社向禹州市慈善总会捐款10万元,并组织全体干部员工开展募捐活动,433名干部员工积极响应,捐款78438元,合计金额178438元,用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为响应国家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的号召,坚持“支农支小支微”定位,禹州农信联社以党建工作为统领,打造全新信贷模式,将普惠小贷业务作为发展中心点,积极拓展了涉农信贷新领域。
禹州联社坚持“支农支小支微”战略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禹州发展实际,创新服务、强化措施、在“小”字上下足功夫,实现业务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双丰收”。
近日,禹州农信联社深化“四个一百”专项行动银企洽谈会在禹州市党政综合大楼隆重召开。
近日,禹州农信联社深化“四个一百”专项行动银企洽谈会在禹州市党政综合大楼隆重召开。
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区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等情况下,禹州农信社转型发展虽然遇到了众多瓶颈和挑战,但作为扎根本土、服务县域60多年的金融机构,农信社有其他银行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给禹州农信联社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施展空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后,禹州联社迅速行动,结合业务实际,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8月7日下午,冒着酷暑,禹州市委书记王宏武,市长范晓东,市人大主任崔纪安,市政协主席赵书欣等市四大班子领导一行30余人到禹州农信联社观摩调研,市金融办主任吴东勋及农信联社党委班子成员陪同参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