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人”1号头骨复原模型移交仪式现场
映象网许昌讯(康世保 冯玉璐 杨华)5月12日上午9点,许昌市在博物馆二楼大厅隆重举行“许昌人”1号头骨复原模型移交仪式,并对连续12年考古发掘与研究许昌建安区灵井旧石器遗址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占扬研究员授予“许昌市荣誉市民”称号。
许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相锋发表重要讲话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研究员李占扬,许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相锋,许昌市副市长秦春梅等人参加了此次仪式。
记者在移交仪式上了解到,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建安区灵井镇西侧,发掘区遗址面积3万多平方米,地质文化层厚达10余米。2007年12月首次发现16块古人类头骨断块,并被命名为“许昌人”。灵井“许昌人”遗址因“许昌人”1号头骨化石出土而震惊世界,2008年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且位列榜首。
在此次移交仪式上,许昌市文广新局局长孟照阳介绍了“许昌人”发现、研究的有关情况。
孟照阳介绍,2008年在同一探方东部的地层中,又发现12块属同一个体的头骨断块,两次出土的断块,已成功复原“许昌人”1号头骨化石标本。2014年发现27块“许昌人2号头骨”化石断块,和此前发现的“许昌人”头骨化石相距较近,属同一地层,确认是一新的古人类头骨。2015年发现2块古人类肢骨化石,均属未成年个体,且可能属同一个体,肢骨化石是自2005年发掘以来的首次发现,并被评为“2015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截至目前,已发掘面积近500平方米,共发现了45件距今12.5万年至10.5万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分属5个不同的人类个体,包括老年、壮年和未成年各个阶段。
“十年磨一剑”,经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占扬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多年的坚持不懈发掘和研究,灵井“许昌人”遗址已在探究中国现代人起源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灵井“许昌人”遗址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之一。
“许昌人”1号头骨复原模型证书正式移交
在仪式上,“许昌人”1号头骨复原模型证书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移交给许昌市文广新局局长孟照阳。许昌市副市长秦春梅向李占扬先生颁发了“许昌市荣誉市民”证书。
秦春梅向李占扬先生颁发 “许昌市荣誉市民”证书
自2005年以来,以李占扬先生为领队的考古队,连续12年在灵井“许昌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与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特别是2007年12月首次发现并被命名为“许昌人”的1号头盖骨化石出土和今年3月3日,以李占扬为第一作者的中美科学家研究团队撰写的论文《中国许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类头骨研究》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使“许昌人”的知名度远播世界,提升了许昌的品牌形象。
“许昌人”1号头骨复原模型
多年来,李占扬先生一直致力于灵井“许昌人”遗址的保护展示工作,在以李占扬先生为领队的考古团队的推动下,灵井“许昌人”遗址的保护、研究、利用等工作不断深入。2013年,该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灵井“许昌人”遗址被列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国家和省里拨付专项资金支持灵井“许昌人”遗址文物保护规划、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工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初步同意在灵井“许昌人”遗址建设考古工作站,已将“许昌人”1号头骨复原模型移交给我市进行收藏展示。李占扬先生为“许昌人”发现、研究、宣传、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占扬先生对“许昌人”的考古发掘作专题访谈式讲座
仪式结束后,参会人员参观了“许昌人”1号头骨复原模型和“许昌人”陈列展。李占扬先生围绕灵井“许昌人”的考古发掘作了专题访谈式讲座,并耐心回答了现场听众有关如何保护发掘地原型等相关问题。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许昌频道”公众号
5月12日上午9点,许昌市在博物馆二楼大厅隆重举行“许昌人”1号头骨复原模型移交仪式,并对连续12年考古发掘与研究许昌建安区灵井旧石器遗址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占扬研究员授予“许昌市荣誉市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