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 > 正文

古人超速出车祸 会被流放

2017-06-30  来源:许昌晨报

  《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街市 资料图片

  6月27日,本报以《斑马线前自觉减速,不嘀嘀》为题,报道了我市交管部门开展的“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行动。事实上,城市交通秩序的维护,不仅考验着现代人的智慧,古人也曾频出狠招儿。

  古人“夜禁”,晚上尽量别出门

  今天大家工作一天,下了班去逛逛街,过夜生活,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若在古代,这估计不太可能。在古代,“夜行”一般是被禁止的。西周时期,专门负责这项管理工作的机构叫作司寐氏,顾名思义,管理百姓夜晚出行,尽量让大家都待在家里睡觉。但在农村,禁止夜行的制度就比较松弛,春秋战国时候的魏国,产业支柱是农业,大片大片的面积都是田园村舍,“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汉代有专门的武装人员负责查夜,看到有人影就上前喊:“谁?谁?谁?”再比如,唐代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五更三筹,顺天门击鼓,听人行。昼漏尽,顺天门击鼓四百槌迄,闭门。后更击六百槌,坊门皆闭,禁人行。”到了明代,夜禁来临前,先放三响炮,提醒还没回城的人抓紧回来。作为市民,要是不遵守规定,夜深了还出门走动,就要受杖罚,要是跟巡夜人员起冲突或者动起手来,则会面临绞刑的危险。

  虽然百姓遵守夜禁,但是谁也不能保证晚上会有什么特殊情况,比如突发疾病需要出门找医生。政府相关部门在城中设置了一些固定点,放着急事牌和腰铃。需要的百姓先去自家附近的固定点领了这两样东西,再去办事,值班的工作人员听到腰铃响了,就会提前做好放行的准备。

  骑马超速出事故,会被流放

  今天的不少城市中有禁止车辆行驶的步行街,古代也有。清代律令明确规定,车马禁止驶入人多的地方,要是无缘无故地在闹市中驾车骑马,而且超速,若出了事故,严重者要被杖责一百,然后流放1500公里,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经济赔偿,至于马匹,要么直接给受害人,要么被官府没收。

  在一些朝代,普通百姓几乎不可能违反禁止车马快速过闹市的规定,因为他们连骑马、乘车的资格都没有。汉代就是如此,汉高祖刘邦曾颁布法令,规定普通百姓和为奴者“不得衣丝乘车”,不能“乘骑马”。后来的一些朝代律令也有类似规定,比如禁止无官职的人员骑马出行,禁止非士族人员在都城百里之内乘车马。所以,对古代的老百姓来说,要出趟门并不容易,连速度快一点儿的交通工具都没有,只能骑驴、骑骡子,或者走路。

  违章建筑搁在古代照样拆

  堵车和没地儿停车是今天人们出行时最头疼的问题,城市的道路交通资源有限,但是在迁徙大潮下,需要容纳的人口却越来越多。其实在古代,每一次人口的膨胀也都会带来交通问题。

  宋代曾有一个交通管理部门,叫街道司,其主要的职责类似于现在城管部门于道路管理方面的工作。大家都知道,宋代的商品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手工作坊和店铺提供了诸多就业岗位,城市人口从而逐渐增多,加之坊市制度崩溃,人们的商业活动空间不再受到限制,出门买点儿东西不必非要到固定地点,想开个商铺也不用非得在固定片区,这些商铺穿插开进居民区,经济的繁华导致城市的生存空间变得相对狭小。一些店铺为了自身发展,搭建违章建筑,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了交通的通畅,“城郭广阔,户口繁夥,民居屋宇高森,接栋连檐,寸尺无空,巷陌壅塞,街道狭小,不堪其行”。即使宋真宗亲自下令拆除违章建筑以恢复交通,也因触犯到一些权贵的利益而不得行。直到宋神宗时,街道司终于出大招儿,硬是拆除了侵占街道的房屋,以后每季度一查,严防再有人复建,维护城市交通。

  古代道路系统设计颇有特色

  不少人好奇古代的道路系统是如何设计布局的,作为彼时的国际大都市,唐代的长安城道路系统设计就颇有特色。据学者的考证,与城门相通的街道最宽,如朱雀街,连通朱雀门和明德门,全长7000余米,宽达150米,是长安城内的主干大街,也是全城中轴线上的一段街道。但当时最宽的大街并不是朱雀街,而是一条东西方向、穿过皇城的安福门和延喜门的大街,据说实测宽度为220米左右。宽度规格上次之的是在这些主街之间和进一步划分城市格局的一些纵横小街。据相关资料记载,长安城中这样的次级道路东西向11条,南北向8条,与主干大街一起形成了全城格局规整的经纬方阵。在长安,还有一些市井里的小街小巷,叫作“曲”,比之大街道的规整,这些存在于居民区和市场坊间的“曲”不是那么规则和均匀,规划性不强,带着些许自由生长的意味。


<上一页 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古人 超速 出车祸 会被 流放 责编:杜雨琦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扶沟县发现6000年前文化遗址

    在扶沟县行政新区全民健身中心工地,竟藏着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我市考古人员经过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对出土文物标本鉴定后,推断并确认这是距今6000年左右,属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化遗址。

  • 古人类研究重大进展 三门峡发现距今约100万年石制品

    三门峡地区一直被认为是古人类活动遗迹较为丰富的地区,近日这一地区的古人类研究又取得重大进展,发现了距今约100万年的石制品等人类活动遗存,大大提早了古人类在该地区活动的历史。

  • 尼安德特人的牙菌斑揭示了古人类的饮食和药物

    据外媒报道, 近日研究人员在检查西班牙北部El Sidron洞穴中五个尼安德特人的遗骸时发现保存完好的牙齿上有斑点,并意识到它们很可能是牙菌斑。研究人员将他们的牙菌斑与在比利

  • 映象小记者拜谒孔圣先贤 学习古人智慧

    为了弘扬传统文华,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2月26日,映象网平顶山频道工作人员及郏县校园站辅导老师带领校园小记者前往郏县文庙拜谒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 没有麻醉药:古人是如何打开活人头盖骨的?

    说到史上最生猛的外科手术,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关羽刮骨疗伤、张琼凿骨拔箭(此人为赵匡胤手下悍将,探测敌情时被发现遭巨弩伺候,箭头深入胯骨之内无法拨出),但这些与更早

  • 僧帽猴也能造出小薄片 或质疑古人类石器?

    2016年10月21日讯:19日发表在《自然》上的文献发现僧帽候也能在无意间制造出与古人类相似的石器工具,这或许让人重新思考那些古人类石器是否真的是人类制造。 我们曾以为工具的

  • 4000年前的牙齿揭示古人类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流动性

    如今坐落于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Salisbury Plain)的巨石阵每年能吸引大量旅游者前去参观,不过近日一项研究显示,巨石阵在几千年前可能就已成为古人类向往的旅游胜地。研究人员通过

  • 中国古人3000年前发明的这个工具 如此强大

    中国古人三千年前发明的工具,拥有强大功能,如今全中国人都用! 筷子是我们现在生活中最常用的餐具,但是您知道吗?在古代很多人的命运却因这个不起眼的筷子而改变,今天就

  • 人类之母露西系从树上坠亡,证明古人类曾爱树

    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人类之母”、全世界最著名古人类——露西(Lucy),是从很高的树上摔下受伤而死的。 目前为止,露西是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人类化石之一。

  • 没空调 古人如何避暑消夏?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掐丝珐琅冰箱 清朝著名画家金廷标的《莲塘纳凉图》。 凌阴藏冰图。 晚清的冰窖工人为买家送冰。 人见人爱的“竹夫人”。 古人喝冷饮图。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

  • 海底金字塔,海底金字塔是远古人类所为?

    海底金字塔概述 海底金字塔 位于距台湾宜兰60海里的与那国岛,其南面海底陆续发现古神殿的遗迹。海底金字塔被称为远古文明的遗物。 20世纪初,美国学者提出消失的 姆大陆 理论,

  •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一支未知古人类物种

    庞贝法布拉大学研究人员对安达曼人DNA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存在一支未知古人类物种,他们并不是尼安德特人或者丹尼索瓦人。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在分析从非洲迁移

  • 古人夏季如何避暑 最后一种方法简直超凡脱俗

    自上周六开始,持续的高温闷热天气着实让每个小伙伴都挨不住了!更有人发朋友圈声称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是空调给的,三伏天还没到,就能让大家发出这样的感慨也是没谁了。朋友

  • 科学家发现古人类化石 比“霍比特人”还矮小?

    2003年,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上曾出土古人类化石,身高仅110厘米左右,被科学家昵称为“霍比特人”。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表明,该岛上还存在更小的古人类。科学家推测,他们或

  • 古人打仗真的用“十八般兵器”吗?

    十八般兵器的说法源于十八般武艺,并不见于正规史书,只在笔记杂文、小说戏曲中有提及,且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 明代有人认为,十八般武艺是指弓、弩、枪、刀、剑、矛、盾、

今日热点

襄城县人民法院组织开展无偿献血献爱心活动 襄城县人民法院组织开展无偿献血献爱心活动

精品原创

许昌中院召开涉公职人员案件集中执行活动新闻发布会 许昌中院召开涉公职人员案件集中执行活动新闻发布会

图片新闻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