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拿着奖杯和获奖证书的合影 记者 杨佳倩 摄
孩子们参赛时的情景 资料图片
禹州市苌庄乡红红学校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住在大山里,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的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或母亲,有的从5岁就挑起家里的生活重担,有的每天要翻过两座山到学校上课。他们虽然生活贫困,但是仍然有着自己的梦想。他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站上央视舞台?8月22日,记者来到这所学校,听听他们的“山娃梦”。
从排练到演出只用了20天
即使晕倒在排练厅也要坚持
“我们是今年3月份才得知的这个消息,当时是我们的舞蹈老师在网上看到的。”红红学校校长王俊红说,红红学校是苌庄当地的一所小学,设有舞蹈课堂,虽然不是专业的舞蹈学校,但是很多孩子都喜欢。
“我们这里的孩子都是当地大山里的孩子,来自九里山村、桑庄村、桃园村和白佛张村等周边村庄。这些孩子有很多是留守儿童,也有一些家庭比较贫困。他们中间很多人刚开始性格孤僻、内向。我是真的想带着孩子们走出去看一看,让他们开阔眼界。”王俊红说。于是,她跟学校的舞蹈老师郑路娅商量,排练一个舞蹈参加比赛。
之后,王俊红就到每个班级里宣传,让孩子们报名。刚开始,孩子们很胆怯,不敢报名,但后来听说可以展示自己,都踊跃报名。“一下子报了25个,人数的确有点儿多,但我们想让每一个愿意参加的孩子都走出去看看,所以全部收了。”
舞蹈老师郑路娅看每个孩子的舞蹈底子都不一样,于是灵机一动,临时给孩子们编排了一个舞蹈剧《山娃梦》。这个舞蹈剧可以说是孩子们本色出演,讲述的是大山里的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期盼父母回家的故事。很多孩子有这样的感触,因此学习起来格外投入。
时间只有20天,孩子们铆足了劲儿加紧排练。其中,领舞是一个叫苏兰兰的小姑娘,今年10岁。作为领舞,她十分重视,每天训练10个小时以上,有时候晚上悄悄起来在家练习,一练就是半夜。
还有一个叫刘梦洋的小姑娘,临比赛前突然高烧39℃,仍坚持训练,直到晕倒在排练厅。
“看到孩子们这么努力,我们怎么能不支持?”王俊红说。
有个女孩儿5岁开始给家人做饭
9岁第一次走出大山
孩子们从小生长在大山里,没有过硬的舞蹈基本功,但是生活常识十分丰富,《山娃梦》正是他们每一个人的真实写照。
今年9岁的张素瑶是苌庄乡九里山村人。由于去年爷爷去世,家里只剩下年迈的奶奶和她相依为命。她的母亲常年带着双目失明又偏瘫的父亲四处在工地上做饭;哥哥因为家里穷,早早地放弃了学业到外地打工。
“素瑶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她父亲生活不能自理,我只能一边干活儿一边照顾他。家里就剩下素瑶和她奶奶。奶奶90多岁了,经常需要素瑶照顾。”张素瑶的母亲一边说一边擦眼泪。因为母亲要出去挣钱养家,素瑶从5岁就开始给家人做饭、洗衣、打扫卫生。
“参加这个表演,我心里特别开心。长这么大,我还没有出过山。我想到北京看看,所以我要努力。”张素瑶说。
11岁的田楷丽是一个留守儿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家。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几个月才回来一次。“这个故事写得真好,写出了我的想法。我很想爸爸、妈妈,想他们多陪陪我。”田楷丽。
学校筹集资金
带着25个山里娃进北京
孩子们一切准备就绪,怀着激动的心情准备参加河南省“星耀中原”第六届青少年艺术素质展演。王俊红把这个想法给各个家长说了,家长们大多持反对态度,原因是家里贫困,没钱出路费。为了消除家长的顾虑,王俊红筹集资金,解决了每一个孩子和其家长的来回路费以及个别困难家庭的住宿问题。
“我们不能让孩子们的梦想破灭。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不算什么,但这次机会对于他们来说太难得了。”王俊红说。
在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下,25个孩子首先参加了2017年7月22日举办的河南省“星耀中原”第六届青少年艺术素质展演,拿下了唯一一个舞蹈类金奖;随后,代表河南省参加了第六届CCTV青少年艺术教育素质展评全国总决赛,一举夺得金奖。
“领奖时,我永远忘不了评委们的点评。评委说《山娃梦》是整个舞蹈比赛中人数最多,比较震撼的一个节目,而且领舞感觉超级好,一声‘妈妈’喊得每一个人的眼泪都流出来了。”王俊红说,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这25个山里娃梦想的开始。 (记者 杨佳倩)
2017年元旦,开封市禹王台区夏理逊小学师生一行40余人乘车来到郑州,参加河南省2017青少年春节晚会节目录制(如图)。情景舞蹈剧《包公秤》的中心思想和剧目编排是夏理逊小学师生又一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