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到底是夏天还是秋天?从二十四节气和气象学上,我们会看到两种不同的答案。换季的尴尬之处在于天气总是忽冷忽热,让人无所适从。上周六晚上的一阵凉风让不少市民大呼凉快。家住魏武大道的市民刘芳说:“傍晚停了会儿电,但打开窗户,风吹在身上很舒服,一点儿都不用担心停电后热的问题。”
三伏天于本周结束
立秋后早晚凉爽是肯定的,但是中午艳阳高照,天气还是有点儿热,预计本周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没有了雨水光顾,大家还是“端正态度”,享受明媚的阳光和绕耳的蝉鸣吧!毕竟三伏天还没有结束,热依然是“主旋律”。
值得高兴的是,今年的三伏天本周就将宣告结束,日最高气温有逐渐走低的势头。今年,“超长待机”模式下的三伏天有40天,末伏为8月11日到20日,也就是说过完本周,三伏天就结束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炎热也会离去,因为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还未到来,“秋老虎”还有可能趁机“捣乱”。
市气象台预报,许昌市今天多云到晴,偏北风3级左右,23℃—33℃。
毕竟目前每天的最高气温仍在30℃以上,为了避免中暑,大家一定要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劳动和运动后大量出汗的话,不宜大量饮用白开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午睡时间不宜长,否则脑内血流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
立秋后,即使再热也和真正的夏天不一样了,吃东西还是要留意。例如,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要适可而止,但梨、苹果、龙眼、葡萄等可以多吃些。还有,不吃或少吃辛辣的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早上起来不要再吃姜了。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会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夜间锻炼别戴耳机
立秋后昼夜温差大,很多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在早晨或夜间进行锻炼。记者发现,在早晨进行锻炼的市民以老年人为主,少见年轻人,晚上则有不少年轻人锻炼身体。他们或独行,或三五成群,有的沿清潩河慢跑,有的在马路上骑行。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一边锻炼,一边戴着耳机听音乐。
这种锻炼方式并不可取。由于夜晚光线不好,人的视觉能力明显降低,感知周边的情况多靠听力,如果戴着耳机听音乐的话,就可能分散对周边声音的注意力,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市民还需要注意,睡前两个小时别锻炼,否则可能失眠。这是因为运动后大脑皮层非常兴奋,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平稳下来。 (记者 张大弓)
暑至,多地发布高温预警。步入中伏,避暑降温才是关键,而在酽夏难耐时喝上一口冰镇的饮料,相信是很多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的选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也最为旺盛,在中医上将这个时候视为冬病夏治的好机会,在这个时候将人体内的寒气与湿气逼出,有助于一些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在中医看来,暑气最易损伤人的津气。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伏邪”所指“六邪”是古时人们的一种说法,即所谓的“六邪
因为每天骑摩托车在道路上巡逻,整天风吹日晒双腿受损。即便是在三伏天也要穿秋裤的南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民警徐士铎,近日已经来到郑州做康复治疗,有望在三伏天脱掉秋裤。
进入三伏天以来,安阳市天气多以高温炎热为主,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不算新鲜,动辄开启40℃的“烧烤模式”、高温预警。在这样的天气里,许多旅行社及景区纷纷推出“避暑纳凉”口号来吸引消费者。哪些地方可以真正躲避高温?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打探。
三伏天是夏天最热的时候,湿润的空气加上持续高温,人简直天天在“蒸桑拿”,这样的时节最重要的是排毒。那么,三伏天我们要怎样排毒呢?
入伏以来,平舆县法院执行干警头顶烈日,不畏酷暑,或凌晨出击,或正午奇袭,掀起了“三伏天执行风暴”的高潮,精神抖擞向“执行难”宣战。
7月20日,驿城区人民街道大华城举行“文明诚信经营户”颁奖仪式,表彰了大华城20户文明诚信经营户
7月20日,驿城区人民街道大华城举行“文明诚信经营户”颁奖仪式,表彰了大华城20户文明诚信经营户
7月20日凌晨五点,20余名干警在平舆法院办公楼前集合,6辆警车兵分三路,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老赖”们进行了突袭。
三伏天将至,天气炎热难耐,尤其南方夏季暑盛湿重,易伤脾胃,食欲变差。
三伏天将至,天气炎热难耐,尤其南方夏季暑盛湿重,易伤脾胃,食欲变差。
上面这段对话我们可能都亲身经历过:顶着烈日,水捞一样的回到家立即打开空调,但过了一会还是感觉不到凉爽,这时候这段对话发生了,然后你会习惯的拿起空调遥控器将温度再向下调两度。
晴热、降雨、晴热……三伏天就在这样的节奏中,不紧不慢地往前走着。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