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 > 正文

三千场戏曲唱彻城乡 千余支队伍舞动“夏都”

2017-05-27  来源:许昌日报

  

禹州市连续4年举办“舞动禹州”全民广场舞大赛

  禹州市文广局选派戏曲专业人员对基层业余剧团进行业务培训  

  禹州市曲剧团在浅井镇寨门里演出  

  东关村群众在表演舞蹈《中国梦》  

  浅井镇扒村群众正在排练广场舞  

  火龙镇葛村群众在跳广场舞 

  本版图片摄影:吕超峰 贾桢 边继伟 朱清

  火龙镇举办广场舞大赛 

  神垕镇曲剧团在为群众演出 

  禹州市豫剧团创排的现代豫剧《梨花寨》在全省“黄河杯”戏曲大赛中获金奖

  禹州,大禹之州,华夏第一都。

  这是一片有着数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厚重沃土,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夏都”“钧都”“药都”的称谓,彪炳着禹州钟灵毓秀、文化灿烂。

  如何将厚重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并将其转化为城市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禹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在禹州市委、市政府“文化立市”的思路之下,该市夯实文化阵地、打造文化品牌,坚持文化惠民,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文化软实力的大幅提升。

  以人为本 文化惠民遍及城乡

  “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想要更大范围地惠及民生,需要文化惠民的覆盖面最大化。近年来,禹州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城乡文化设施不断升级。目前,集群众艺术馆、音乐厅、博物馆、规划馆等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已经启动,设备完善、服务周到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将为全市人民提供享受文化大餐的好去处。

  为重振戏曲之乡的戏曲文化,禹州市开展了“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扶持已有的63个农村剧团开展排练和演出,并选派专业人员对业余剧团进行培训辅导。2016年,他们还开展了“幸福禹州千场大戏进百村”活动,共演出3000余场,在全省率先实现平均一村一年3至5场戏的目标。这其中,禹州市豫剧团演出400余场,民营剧团演出2600余场,通过大量演出,锻炼了队伍,培养了基层戏曲人才,活跃了农村文娱生活。

  切实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禹州市继续推进(省定)贫困村及经济困难村文化广场、小舞台、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建设项目。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已建成437个村级文化广场,总面积41万平方米。

  贴合农村,弘扬传统,是禹州繁荣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方向。从2014年开始,禹州市将“文化惠民”列为民生十大实事,连续3年整合上级文化惠农资金,设立1000万元的文化活动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为弘扬传统文化,他们还组建乡镇文化活动团体50多个,重新组建舞狮、舞龙、旱船等传统文化表演队伍100多支,建立村级群众文化活动队伍1500多支。大戏唱起来,舞蹈跳起来,农村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深耕文化 文艺创作精品不断

  繁荣艺术创作,是实现禹州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不断提高文化惠民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该市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2016年,禹州市文艺精品创作异彩纷呈。禹州市豫剧团创排的现代豫剧《梨花寨》在全省“黄河杯”戏曲大赛中获金奖。这一反应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大戏接地气、扬正气、有人气,在全市巡演400多场,深受观众好评,成为当地百姓的必点戏。与此同时,一批民营剧团也脱颖而出,禹州市曲剧团的《四郎探母》、禹州市青年曲剧团的《嘉官变》、禹州市青松豫剧团的《穆桂英挂帅》《打金枝》入选河南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优秀剧目,并得到奖励扶持,4名中青年演员在许昌市青年演员大赛中获奖。

  与此同时,禹州市持续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全面实施文艺精品战略,组织指导全市文艺工作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大禹之州》《幸福禹州》《品读禹州》《当一回爹》《奖牌》《燕归来》《开学的日子》等10余部原创小戏、小品分别在省、市获奖。

  守根护魂 非遗保护稳步推进

  如何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是传承和弘扬灿烂文化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禹州市文广局坚持做好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抢救、保护工作。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促进其创新、转型、提高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通过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禹州市文广局共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14个门类的2056个项目、线索23184条,整理文字资料320.4万字,录音10.3个小时,录像22.5个小时,资料汇编50余册,为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禹州市共有“钧瓷烧制技艺”和“禹州药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9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3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8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2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21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基地5个,分别是:杨志钧窑、星航钧窑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孔家钧窑、大宋官窑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苗家钧窑被命名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

  城乡同步 有线电视进村入户

  有线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履行着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推进有线电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是一项惠民工程,是党和国家确立的一项产业政策, 是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

  禹州市积极推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广播电视数字前端,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禹州城区4个服务站网络优化整改到位,范坡镇服务站为35个行政村、89个自然村架设了光缆;与磨街乡“小片网”签署整合协议,以磨街乡常公式村为小片网整转试点,推进乡村数字电视整转工作。禹州市投资80余万元,铺设光纤14公里,解决了鸠山镇张家庄村贫困山区群众看电视问题。据禹州市文广局局长白建华介绍,2017年,该局数字电视广播的工作重点将逐步向农村整转,力争由“村村通”早日实现到“户户通”。

  南看峰山千秋画,北听颍河万古琴。厚重的禹州大地,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早已融入每一寸土地。禹州市文广局的领导和员工深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落实文化惠民,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助推经济发展,任重道远,但他们充满了信心。


<上一页 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三千场 戏曲唱 彻城乡 千余支 队伍 舞动“夏都” 责编:杜雨琦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襄城县颖回镇“村庄森林”

    襄城县“村庄森林”工程开展以来,颍回镇党委政府坚持把“村庄森林”工程与人居环境改善结合起来,成为打造“魅力颍回、文化颍回、生态颍回、发展颍回”的新载体,做到同部署、同落实,达到两不误、两促进的效果。

  • 花都鄢陵 科技兴花

    近年来,鄢陵县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等3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联姻”,在技术培训、良种繁育、新品种引进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 春暖花开在鄢陵 全域旅游大发展

    近日,许昌市政府副市长秦春梅、许昌市政府副秘书长杨春香带领市旅游局一行调研鄢陵县旅游产业重点项目。

  • 五彩大地郁金香文化节开幕式延至4月1日

    原计划于3月18日举行的五彩大地郁金香文化节开幕仪式将顺延至4月1日举行,对此造成的不便,五彩大地深表歉意。

  • 许昌法院女干警开展庆“三八”展魅力系列活动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了,为表达对全体女干警的关爱,让广大女干警度过一个充实愉快、富有意义的节日

今日热点

襄城县人民法院组织开展无偿献血献爱心活动 襄城县人民法院组织开展无偿献血献爱心活动

精品原创

许昌中院召开涉公职人员案件集中执行活动新闻发布会 许昌中院召开涉公职人员案件集中执行活动新闻发布会

图片新闻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