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小姑娘 晨报摄友 李涛 摄
晴热、降雨、晴热……三伏天就在这样的节奏中,不紧不慢地往前走着。今天是我们进入三伏天的第六天。本周六,我们即将迎来大暑——一个听起来就是“炎热升级版”的节气。三伏天的威力正在逐渐显露。
今天开始,气温逐步走高
前天夜间的一场降雨,让昨天我市早晨的天气变得凉爽了一些,空气也被洗刷一新。许昌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的数据显示,昨天早晨8时,我市的空气质量指数为20,级别为优。
昨天下午的一阵急雨让上午略显沉闷的空气状况得到了缓解。“此次降水,市区的雨量并不大。这种天气在夏季很常见。”市气象台工作人员说。
然而,降雨带来的清凉毕竟是短暂的,炎热毫无疑问仍是天气的主旋律。《诗经·小雅·四月》中说:“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这里的四月和六月均指的是农历, 徂暑即盛夏,我们正处在这样的时段中。今天开始,气温逐步走高。市气象台预报,今天,我市晴天间多云,26℃—34℃。
虽然降雨能给我们带来清凉之感,然而,天气放晴后,天气可能因为湿热而更难熬。“降雨后,空气湿度加大,会让人感觉很闷热。今天气温较高,闷热的感觉十分明显。”市气象台工作人员说,接下来的几天,我市的气温将逐步攀升,日最高气温均在35℃以上,市民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谨防中暑及热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盛夏时节,多食冬瓜
唐代孟铣在他所著的《食疗本草》中说:“热者食之佳,冷者食之瘦人,熟食练五脏,为其下气故也。欲得体瘦轻健者,则可长食之,若要肥则勿食之。”其意思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吃冬瓜可减肥,想要瘦一些的人可经常吃。其实,除了减肥外,冬瓜的功效还有很多,尤其适合在夏季食用。
冬瓜含有大量的水分,还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B、磷、铁、钾、钠等成分。中医记载,冬瓜气味甘寒,有利尿、消肿、袪湿等功效。炎炎夏日,人们在大量出汗后,往往出现食欲不振、口干舌燥等症状,此时,若能喝些冬瓜汁或食用些以冬瓜为主料的菜肴,症状就会有所缓解。
7月16日,记者在市区劳动路某超市看到,一块块冬瓜被保鲜膜包裹着放在货架上售卖,每公斤售价为1.96元。冬瓜的功效如此多,价格又如此“亲民”,您不妨买一些,给家人做顿冬瓜大餐。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
进入三伏天,高温一浪接一浪,鹰城仿佛进入“桑拿模式”。记者昨天在市区采访了解到,利于消暑降温的豆蔬类食材和药品进入热销阶段,有些销量甚至翻倍。在体南农贸市场,一位粮行老板告诉记者,近期绿豆销售进入旺季,“有时候一天往饭店送四五包,两百多斤”。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2日开始,将持续40天。这样难熬的日子,找地儿避暑才是“正经事”。
北京的孩子起小就听老一辈儿念叨“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不知道您看出来没有,就跟这面食杠上了
“三伏天气温较高,是汽车自燃事故高发期。车辆自燃不仅给车主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可能危及驾乘人员生命。因此,广大车主必须高度重视预防汽车自燃事故,并学会正确应对。”
“三伏天气温较高,是汽车自燃事故高发期。车辆自燃不仅给车主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可能危及驾乘人员生命。因此,广大车主必须高度重视预防汽车自燃事故,并学会正确应对。”7月12日,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交通秩序管理大队大队长陈宏伟说。
南方刚刚赶走了暴雨却迎来了高温酷暑,再过几天就要入三伏天,三伏天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马上就要进入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对怕热的朋友来说太难熬,热的时间要更长了。但对于注重养生的人或许是件好事,因为冬病夏治的周期也随之更长。
本月12日,我国将迎来“高温、高湿、高热”的“三伏天”。中央气象台10日发布天气预报称,预计未来一周,华北、黄淮、西北等多地将持续遭高温炙烤;由于气温高再加上降雨导致湿度加大,10日后江南大部、华南东部将出现持续性高温闷热天气。
本周三,今年的三伏天将正式到来。今年初伏从7月12日开始,7月21日结束;中伏从7月22日开始,8月10日结束,共20天;末伏从8月11日开始,8月20日结束。今年三伏有40天,一般来说,中伏是最热的时候。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7月7日5时51分迎来小暑节气。保健专家提示,小暑期间,迎来三伏天,“桑拿天”来袭,闷热当头,公众要注意防暑和养心。
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酷暑的时刻。自7月至今郏县气温打破极值连续高温超过35度。酷热高温的天气给群众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郏县公安局冢头派出所为保障辖区居民及时领取身份证件,8月1日采取进村入户为民送证的举措。
蔬菜作为市民的生活必需品,其价格直接影响百姓的“钱袋子”和“菜篮子”。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蔬菜价格并未有太大变动,市民的“菜篮子”依旧保持平稳。
虞城县县道谷营路是连接该县城郊乡、谷熟镇、大侯乡、沙集乡、木兰镇、芒种桥乡等诸多乡镇的一条重要农村公路。
进入伏天以后,节节攀升的高温已经让大家感受到夏天的热情,虽然天气炎热,但周围“感冒”的人却似乎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