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处暑。处暑,即“出暑”,意味着炎热即将离去,天气逐渐转凉。此时,虽然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所以人们常说“秋老虎,毒如虎”。许昌市中医院养生堂专家徐征华建议,处暑过后要坚持清淡饮食,相应地调整作息,尤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从而防止“秋乏”。
调整作息,缓解“秋乏”
处暑过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人们在处暑后常常会有疲劳感,也就是所谓的“秋乏”。为防止“秋乏”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人们需要调整晚睡的习惯和方式,多伸懒腰,从而缓解“秋乏”。
清淡饮食,润肺防燥
处暑后,燥气明显,肺容易受伤,容易出现咳嗽、肠胃炎、支气管炎等症状。徐征华建议,此时在饮食方面要坚持清淡饮食,少吃辛辣、烧烤类食品,以免加重秋燥;要多吃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菠菜等。不过,这些食物一次不可进食太多,应做到少食多餐。同时,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早上起床后可以喝一杯温水,平时可适量喝些金银花茶、菊花茶,以起到清热解毒、滋阴润燥之效。
早晚添衣,充足睡眠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是让体温在秋季时不要过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气往外走时,必有寒气交换进去。但是,处暑过后,早晚气温温差较大,早晨和夜间要注意添加衣服,晚上睡觉时最好关闭门窗,在腹部盖上薄被,防止胃病复发,尤其应注意预防感冒。此外,要做到早睡早起、适当午休,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度运动,调养精神
处暑过后,天地万物由春季和夏季的勃勃生机逐渐转向萧条冷落,再加上秋干气燥,人们很容易出现心情波动甚至情绪低落。徐征华提醒,此时应注意调整情绪,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保持心态平和。(马晓非)
8月24日,许昌市总工会举行2017年“金秋助学”首批资金集中发放仪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唐群喜,副市长赵淑红,市政协副主席张建庄出席。
经许昌市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处批准,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新增加的K3路公交车开始试运营。
许昌市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大力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66个、高层次人才2826个。
今日,多云,24℃—33℃;明日,阴天,有阵雨、雷阵雨,25℃—31℃。而周六与周日,气温更会跌到30℃以下,让人不由得怀想秋风吟唱的日子。
“我到朋友家玩儿,在东城区永昌大道附近迷路了。幸亏热心的环卫工把我送回工作的地方,我想好好感谢他一下……”8月22日,鄢陵女孩儿郑苗苗给记者打来电话,想通过该报感谢一名好心的环卫工人。
许昌市地名办近日召集专家反复论证,初步形成了城市中央公园十景、两步道的命名方案。
今天,处暑节气到来,我们将逐渐告别炎热,尤其是早间与晚间,凉爽的感觉会更加明显。
“从上周二开始,我们与晨报工作人员一起,通过一系列的走访调查,共确定8名大学生符合救助标准。”许昌雷锋爱心社团的工作人员说,其中魏都区3名,建安区2名,禹州市2名,襄城县1名。
“这一幕很感人!虽然痛心事故的发生,但农民工翟庆解的举动很暖心。”事发后,在附近做生意的王俊凯说,他看到了翟庆解参与救人的场景。
近年来,禹州市以“巩固提升、增林扩绿”为主线,以“32111”工程建设为抓手,以省道等主干道路为骨架,以农田林网为脉络,以山区生态修复为重点,构筑了点、线、面结合的综合立体林业生态体系,努力打造“城镇生态提升区、平原生态涵养区、山区生态修复区”,对“四区四边四荒”(城区、镇区、社区、矿区,路边、河边、山边、库边,荒地、荒坑、荒园、荒院)实施了绿化全覆盖。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实施节地、节水、节能、节财的节约型园林建设,是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
8月7日,许昌市召开会议,明确了打造中原文化高地、建设中原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
据悉,这次升级改造的公厕共29座,计划在10月底全部完工。
郑万高铁禹州段目前施工进展顺利,重点、难点工程全部完成,下部结构工程全部完工,计划年底完成桥梁架设任务。